關於台文所的考試:讀書方式

Summerbud
May 2, 2018

--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314029564.A.7BE.html

首先感謝發了這篇文的linmiou,素昧平生,卻因為在考前一個月看了這篇文章,在考試方法上備受啟發,使得我能比較不緊張地準備考試,在效率方面提升很多。我的讀書方法大體以linmiou的結構為骨幹,發展出自己的模式。(答題方面尤其可以看linmiou所寫的)

Edit: 這個 Medium Blog 已經停止更新,新的內容將發佈在 Substack:https://summerbud.substack.com/

(一)確認書單

第一個階段並不是去把查到的所有書單疊加在一起,然後焦慮地去翻圖書館的資訊,看這本在不在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對台灣文學熟悉與否?重要作家的作品是否都有涉略?(請參考台灣小說史論附錄的推薦閱讀書目)

(2.)文學理論熟悉與否?(可以準確說出形構主義、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人物簡介,或許再加上一點後殖民、後現代的理論派系。)會不會排斥閱讀理論書。

(3.)是否已經下定決心。

我大致假設會來爬文的大多是在某些部分感到不安且焦慮的人,或許像我一樣台灣文學的閱讀量比日本文學還少;或許是個極討厭理論的人,認為那只不過是一群文字巧匠為了攏絡個人勢力而規劃出的陰謀;或許是個不喜歡書寫的人,認為自己就是適合上台講課,所有的知識都是為了在話語的場域交流而存在,文字僅只是一種添補的殘缺物。其實這些都不太重要,那都是為了讓你的計畫能更滑順進行的冷卻劑,主要還是必須問自己,是否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半年、四個多月或甚至只有兩個月,都是為了這些文字、這些故事、這些稍微脫離社會、甚至有些超越現實的東西而存在。如果是的話,那接下來才有好戲可看,那些一類組二類組三類組未來出路的討論全都去他的,每個外人說的話語都是夜晚蒼蠅的低鳴,你要學著在這種狀態,仍可以安穩入睡。(家裡的意見仍然很重要,我並沒有說服你鬧家庭革命,但如果你覺得必要的話,那是你的決定,要為自己負責)pps.我也不是預設準備台文所的考試會引發家庭革命。

我就直接以我自身的經歷為整個系統的前提。台文背景知識〇,文學理論二(以五為滿分,準確說來是一,但是我喜歡看理論書)因此我的問題就特別簡單,所有東西都要吸收起來,但是時間不太夠,腦容量也有些不足,因此書本不太能每本書都看完,挑章節讀就特別重要。

一定要讀完的書(總論):
這一群主要協助自己了解概況,讀完之後對某些領域、時間軸會有大致的圖像,考試題目也集中出現於此。挑選方式大致以自己的程度為參考軸,要是熟悉台灣文學史,葉石濤的著作只要知道它與其他文學史的比較即可等等,接下來迅速翻閱《台灣新文學史》並開始跳讀那些自己不熟的。

(A)《台灣新文學史》《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大家口中的基本,可能還會考比較)(或許要讀兩遍)
(B)《台灣小說史論》《重寫台灣文學史》有很多篇章感興趣,如有多的時間可讀完
(C)《重層現代性鏡像》《從沈光文到賴和》《古典台灣》清領到日治台灣文學史的重要讀本,必讀
(D)《同志文學史》補充類型文學,盡量跳章節(但是最終看得太開心而看完了)
(E)Jonathan Culler《文學理論》Terry Eagleton《文學理論導讀》Raman Selden《當代文學理論導讀》
(F)《眾裡尋她》台灣女性文學史的重要著作
(以上為範例)

次要書籍、論文(有可能考到其中的概念):
這一塊都比較偏向於考古題只考了一次、沒把握但有可能考出來的新題目,大多是主幹下更細節的東西,還有那些讀通論、總論因作者或編者遺漏而沒有解釋清楚,需要擴充找尋更多資料補充的分支。找尋這一群的方式為讀完總論之後遺留下的問號,還有翻閱前人留下的書單上的目次,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A)華語語系文學相關書籍
(B)王德威老師的論著:挑自己不熟和那些需要集中火力的作家看
(C)後殖民理論的專書(如史碧娃克):不一定要讀專書,可以找論文補充
(D)東方主義:不需要看專書,直接找論文
(E)場域論(張誦聖):找論文
(F)余光中、李永平、鄭清文:往年都會考一題當年過世的作家:找論文
(G)日治時期的通俗文學、散文:找論文
(H)後現代的介紹:專書or找論文
(I)飲食文學、近代通俗文學、旅行文學,各種類型文學:找論文
以上的分類都只是大致演練一下我如何區分必要與次要,並不是指只有這些。

讀完總論類的專書後,你應該會多出那麼多問號,一路延伸到更多、更複雜的分支。記得把這些問號都記錄下來,他們有助於你組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問題與答案同等重要,尤其在這樣漫長的準備過程中,要是你能記住自己每個階段的挫折與問題,你或許更容易累積成就感,且更清楚自己的系統建構的程度。

這些書單大致代表了你接下來的時間建構出的知識系統的厚度,不要把它限制得太死,有新的東西來到面前時,一樣審視一下自己目前的系統狀態(前期大致用推薦書目和個人評量,後期則可以用考古題檢測)第一個步驟永遠都是翻目次,然後將其中的篇章依序分成必讀、次要與有興趣。通常我會先看有興趣的篇章,某種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不是一件壞事,接著嘗試安排進正在進行的計畫表裡(記得要算入圖書館借閱期限)

(二)安排計畫

不要列好書單,買好書就放在書桌旁,而沒有編列計畫去消化他們,這樣只會越念越少(假設人類的惰性無可匹敵)我使用的計畫方式大致上是依據我高中指考時讀到關於深度記憶的理論(在大學讀心理學時也有驗證過),人的記憶分為淺層工作記憶和深度記憶,淺層工作記憶就像是一個暫存體,大約維持一個禮拜,深度記憶則像是一個巨大的宮殿,裡面可以儲藏巨量的資訊,可以延伸數個月,甚至數年。而讓記憶從工作區域進入深層區域的方式有很多,有數百種研究結果,我所使用的方法是種重複性的刻印:

(1.)
把剩餘的準備時間分成三個部分,時間比例為3:2:1,假如你還剩下12週,則時間分成六週、四週、兩週,我把它們暫時命名為W、M和X。在W階段,你擁有最多的時間,這段時間的目的在於把所有必讀的書目讀完,在你目前的視角中認為是「重要」的問題也先做出淺顯的回答。而所謂的讀完與淺顯的回答又有其各自的定義

  • 關於書的三個問題
    每看完一個章節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本書的核心論點是什麼?這本書推論出這樣的論點使用了哪些前提、推論的過程與其結論?這本書對準備台文所考試的自己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後續又可以延伸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都盡量用自己的文字來敘述,如果能留在筆記本或是電腦裡會更好。
例如,紀大偉在《同志文學史:罷家做人》裏論述了《孽子》的力量在於它確認了「罷家」所能產生的能動力,紀大偉之所以會這樣推論在於解釋為何《孽子》從形式與內容上都帶給後來創作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同時提醒《孽子》的劇本是種重複發生的「共相」,卻不代表每個可能的家庭衝突都是這種形式。「罷家」這個概念不僅讓我們有個典範可以對應,將這樣的概念衍生到許多作品上,例如《家變》的父的罷家、《吉陵春秋》中父的不在場是否也是種「罷家」?
  • 淺顯回答問題
    只需要回答出第一層的答案就好,例如「什麼是後殖民」:後殖民是種面對殖民留下的文化、傷痕、歷史的批判方式,重點在於質疑帝國中心價值體系,強調殖民地文化與殖民勢力文化的差異。相關作品有施叔青《台灣三部曲》、李昂《迷園》等等。更深一層的,諸如個別作品的理論對應處與相關討論、理論與其他理論的比較,這些則留在後面再處理。
  • 關於筆記
    做筆記非常重要,但因為這是個大章節,我留在後面介紹我使用的筆記方式與其優缺點

(2.)
M階段要處理的則是那些「次要概念」,之前被歸類為次要只是因為策略因素,他們具備諸多細節是還未完全建立架構的我們無法處理的,但是當總架構逐漸浮現的時候,這些還未被包裹進來的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在這同時,為了讓已經成為一套系統的總論從工作記憶區進入深度記憶,在這裡我們必須額外做一些事情。

  • 第一部分 — 複習總架構:寫考古
    經過了W階段的努力,應該累積出了相當程度的筆記,這個時候就可以翻出考古題,挑任一兩年,把其中的問題分成你有把握和沒有把握的,把所有的資料展開在眼前,盡可能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但是也不用像是書寫完整的論說文那樣洋洋灑灑,只要把重點元素挑出來,能夠在腦中譜出文章大概的樣貌就可以了。那麼早面對考古題除了讓自己了解目前自身知識系統的狀態外,也作為刺馬肚的馬釘,一寫就原形畢露,而最重要的則是讓自己藉由「查找、索引」的過程,重新複習之前做的筆記。這種階段式的複習方式,結合做筆記的方法論,有助於去蕪存菁,讓那些真的困擾我們的問題留下來。
範例:台大102年考了「女性主義思潮興起後,對女性詩學、現代女詩人及其作品有何衝擊?請就「溫柔婉約」、「情慾自主」、「伸張正義」三種表現,各舉一位女詩人加以討論。」溫柔婉約:席慕容《樓蘭新娘》
情慾自主:蓉子《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伸張正義:夏宇《就》《失明前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私心)
(只需要把各個類別的女詩人列出來,稍微解釋她們被這樣定義的原因,同時列出你感興趣的書單,提醒自己要稍微去涉獵。列出書單的這個行為就算最後你讀不完,也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尤其是答題時如果能講出幾個作品,看起來文章的形貌就會扎實一些)
  • 第二部分:深入細節
    這個時候就是「專書、論文」登場的時刻了,如何用後殖民理論進行文學批評?結構主義的批評方法、可以適用的台灣文學?東方主義的論點?民族國家的興起?華語語系文學的理論與運用。這些先前我們無法回答,也暫時放在一邊的問題,這個時候就要趕緊在它們塵封之前拿出來,由於建構主架構時使用了一半的時間,處理這些細節的時候時間明顯少許多,因此更要抓緊幾個原則。

(A)不讀完書:只找自己認為可以補足漏洞的重點讀
(B)讀完任一篇章節要用自己的話作總結,一樣以上面講的「三個問題」為基礎,不超過三百字

  • 第三部分:重讀(optional)
    如果寫考古寫得非常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管怎麼找都找不到答案,輕飄飄的踩不到底,就像是漂浮在遠洋深海中,攀著一片木板似的,果斷重讀那些「一定要讀完的書」吧!然而重讀也有方法,那就是跳讀,挑自己不熟的片段,並加強那些段落的筆記。

(3)
X階段身為最後一個階段,計畫中的讀書份量要適當減少,到這個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會像是燒盡的木棍一樣,煤渣在微微顫抖中飄下來,不要太相信自己這個時候的能力,你總會失望。

  • 伸懶腰:放鬆
    廢話中的廢話,前無僅有的安慰用語,但同時它也是特別重要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放鬆方式,這邊說點我的方法。
  1. 玩電腦:這無疑是一個好辦法,前提是不能越過線,尤其盡量把睡前一小時空出來讀點作品,聽輕鬆的音樂,不然你失眠的機率會大幅上升(睡眠前過度刺激視神經將抑制褪黑素分泌)我記得我在考前兩個月跟我一個好朋友玩起克魯賽德戰記,結果似乎是有點失控,我幾乎早餐、午餐和休息時間都在刷圖xD
  2. 運動:我認為我考試時最大的遺憾就是沒養成運動習慣,導致身體效能變得很差,甚至有些坐骨神經痛。讀到狀態很差的時候出去跑個步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3. 自我催眠:通常努力到這個階段時,只要能夠撐下去,不放棄每天閱讀的習慣,就已經先贏一半了,有的時候放自己半天假,出去走走,或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有助於你放鬆(如果想要玩心理學那套的話,可以把這當作前期階段計畫上得獎勵品,雖然有點像是做柔軟陷阱給自己跳,例如完成一個月的讀書進度,就給自己半天的消息扣打。跟自己討價還價,不會招惹任何人的。)謎之音:我考試前常常跟自己說,報考的人有一半都是炮灰,一半都是炮灰,一半都是炮灰(然後從來不說,我也可能就是炮灰xD)
  • 弓步深蹲:整理資訊
    最後的階段,把資料用自己的話重新整理是一件很有效率的事,將目前妳得知的所有概念列出來,形構、後結構、結構、後現代、後殖民、日治詩社、太平洋戰爭時期。你可以依造時間或重要性排列,每個標題寫一百到三百字解釋,同時列出延伸出來的作品,並檢查是否有必要重新閱讀。在這個階段就必須簡單且完善,每個問題寫出來的答案都要直指核心,最重要的是文學理論要能列出舉例的文學作品,且要能指出這本作品可以歸納於此理論下的原因

範例:請參閱附件 — 戰後文學史總整理

  • 123~磅!:寫考古題
    寫考古題是讓自己在躁動中穩定下來的方法之ㄧ,基本上按照M階段時書寫考古題的方法來寫就好,不過這次可能要多挑自己有把握的幾題出來,好好地面對它們,給自己一題大概三十~二十五分鐘的時間(端看題目的複雜程度),把那篇考題完成。之所以要挑有把握的幾題是因為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給自己過大的壓力那假如你想反向操作也可以,挑那些可以幫助你重新熟悉大架構的題目,邊看你做的筆記邊寫,嘗試依著題目的骨幹整理出脈絡。
(台大,103)台灣文學由於時空的特殊性而具有流動的特質,請以戰後現代文學為範圍,擇取作家、作品或議題的流動為例,說明台灣文學和其他區域的華文文學的脈絡關係。這種題目真的會讓人打從心底焦慮起來,對抗這種焦慮的方式就是開書答題,花比一般寫考題多兩倍到三倍的時間好好解決它,不僅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時你會有沈澱下來的手感,對自己也會更有自信些。
  • (optional)默寫
    這是我在考前兩個禮拜時極度焦慮時,嘗試讓自己沈靜下來的方法,不斷默寫自己整理的筆記,或是想背下來,可以在考試時用上的作品段落。我認為這個時候已經難以講求效率,有空間的腦就像是有意識漸漸縮小的斗室,小丑在外面笑嘻嘻地轉著讓房間更小的輪軸。然而也不能放棄自己,書仍要讀下去,縱使只是為了維持手感那類的東西也好,盡可能維持自己的狀態。記住WMX階段中某些日子,宛如滑下自己可以控制幅度的划水道,那種順暢又安全的感覺,好好緊握它,讓自己了解到成長並不是那種將啟程和結果比較一下就可以得到的東西。

(三)考試階段

審題、答題、褒題請參考linmiou寫的文章,他介紹的非常仔細。我只針對褒題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可以發現我的國文成績都沒有很高,而原因大概就是我採取了與褒題截然不同,甚至是對反面的答題方式,而這樣的策略並不是事先計畫的結果,而近於考試當下意氣用事所做的蠢事,然而我控制不了對正反對立的命題感到不安的自己。我建議大家還是走褒題的套路,除非那是自己很好發揮的題目。

(四)筆記方法

我的筆記方法大致延伸於大學時上課的習慣並於準備時期加入linmiou的結構,全都是用電腦做筆記,這個決定有兩個好處,一是速度很快,二是索引方便。使用的軟體為Typora,它有好用的分層大綱功能,還可以建立內連結,為筆記提供很大的彈性。

  • 節錄重點
    一開始我做的筆記都近於重點的節錄,例如《新台灣文學史》的筆記,基本上在W階段我的筆記都是這種形式,在後期加入了一些「討論槓桿」的總結式的段落,嘗試以自己的話重新解釋作者的立場、觀點、脈絡。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有助於將東西記起來,且訓練以自己的話寫筆記。
  • 自己的話
    經過了兩個多月,我開始通篇筆記都用自己的話來寫,而作者的話語則索引在段落之下,這樣的好處在於強迫自己跟著作者的路線重新思考一遍,並且設下保險絲,假如後來只讀筆記時認為自己理解錯誤,就可以從索引找回原文閱讀。
  • linmiou的結構
    可以發現我整理作者生平、作品內容與書寫特色的方式就是linmiou提供的結構,先寫出作品,然後從這些作品藏在腦裡的段落勾出這些作品的形式,最後總結他們的情感方向。這是幫助記憶的良好結構,它階層化,思緒可以像是梯田似的一層盈滿一層,讓自己於回想時有標的物可以追蹤。(再次感謝linmiou寫這篇出來!)
李昂內容:花季(1968) — 人間世(1976) — 殺夫(1983) — 迷園(1991) — 北港香爐人人插(1997) — 自傳の小說(2000)形式:寫實、性與政治、精神分析、性都是發生在極苦悶矛盾痛苦的情境下、白描、批判父權、鄉土傳奇、醜聞情感:陰鬱詭譎、潑辣強悍、鹿港的神秘氛圍、魔幻寫實、鬼氣森森內容就是作者作品,形式是「論述這些作品時能使用的槓桿」,情感則是「訴諸個人閱讀經驗的佐證」(如果沒有讀過就用其他人寫的)這些是思考的標的物,首先運用記憶宮殿(附註)的方法把作品記下來,接著由每個作品延伸出幾條連結到形式的線,最後總結以情感,自己的閱讀經驗。接著可以看到我在每組下都有寫五六百字的短評,這是我訓練自己文字和加深記憶的方式,優點有很多,缺點則是太花時間,斟酌為之。一但有了這樣的架構,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隨時呼叫出來,就像是戰場上隨扈的小型無人機一樣,隨時都可以從艙口噴出一把雷射槍給你似的。在論述特定人物時不會手忙腳亂,對考試而言,你的資訊大多數都是夠的,不用太深,也不用太廣,把準心好好瞄準,他們只要求一發乾乾脆脆的解決目標。
  • 筆記優點:
    我自認為我這套筆記方式準確且結構穩定,即使多年後突發奇想跑回來看大概還是能抓到那個時候自己的讀書狀態與想法(因為是用自己的話為每個章節總結)且資訊都還可以重複利用,之後如果上研究所,其中的索引在閱讀或是撰寫論文時都可以成為有效的工具。
  • 筆記缺點:
    曠日費時,記錄這些東西花上了大筆心力與時間,且其中具有令人咋舌的危險性:要是沒有好好規劃,不清楚筆記方法的話,產出的可能是個巨大的迷宮,就像我一樣,在考試前差點走不出來,成為被鬼魅俘虜的幽魂。改善的方式只能靠自己,像是兄妹把麵包屑丟在身後那樣,做筆記的時候也要時時整理架構,把每個重要段落索引清楚,貼上亮麗的螢光貼紙。

(五)記憶宮殿

在這個資訊混亂繁雜的時代,有很多舊的、好用的東西再次被挖了出來,又或者說他們從來沒有消失,只是被得知的人深深的藏了起來也說不定。我想這套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與其說它被藏起來,不如說是因為工具的方便與腦力消耗之間的落差,建立了巨大的門檻,尤其現在人在視覺面上傾向用看,光是用看就看不完了,也不用像過去的人藉由文字或他人的敘述來「想像」情景。然而這套方法,正是用想像的方式建立記憶的軌跡,方法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需要長期的訓練。

主要的做法是聯想,最初階的是直接以字面上的形貌在內心構築出意象,例如前面所述關於李昂的作品,就可以想像成一個巨大附有迷宮的庭園,迷宮用大型的灌木構成,上面都開滿了紅色的花朵。在迷宮中有個女人拿著屠刀追著一隻豬和男人,迷宮的終點是一個廟,廟前的香爐縈繞,廟裏供奉著一本書。接著就是努力把這樣的意象映入腦裡,照三餐回想,如此一來你就構築出了可靠的記憶意象。

然而我自己操作起來時卻發現,有時個別意象之間會互相侵擾,例如迷宮裡可能多了一株玉蘭花,這點可能要注意,畢竟可能影響答題的準確度,有必要時時修剪,整理。

我一直以來都是個喜愛紀錄的人,筆記因此成為了重要的形式,然而隨著這些年來的閱讀與種種挑戰下的適應,甚是可以說突變,我逐漸對筆記抱持起了懷疑的態度,並不是對它本身,而是這個行為可能衍伸出來的阻礙。記錄筆記所帶來的或許是記憶力的衰退,就像是有了電話後人們迅速放棄依靠信件時的字斟字酌,反正說錯話馬上就可以更改,反正忘記了翻閱筆記就好。又或者筆記記錄下的東西,根本就不能算是你所學到的,只是一套翻印機制,我們只是把字句轉換一下,再貼到像是小時候貼紙收集簿那樣累積成就感的東西上。

到底如何才能認定自己已經學到了東西,已經累積了足夠的能力前往下一個目標,我想在書海中泗泳的我們,這會是一個值得花上長時間思索的事情。

--

--

Summerbud
Summerbud

Written by Summerbud

A men consistently seeking solution toward fundamental problem in this century. Influenced by Hannah Arendt, rationalism and my love, Lucy.

Responses (1)